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3:谁偷走了我们的财富?

2017-07-10 齐俊杰 老齐的读书圈

各位书友大家好,今天我们继续来讲陈志武教授的这本书,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。昨天说了,财富多种多样,我们的财富观念只建立在生产制造之上,所以我们出现了经济瓶颈,越发展就越过剩。这源于我们的经济结构,我们还是资本接受者,而不是资本输出者。所以过剩产能无法消化。生产的东西太多,最后不是财富,而变成了抵消财富的力量。所以现在你就能理解,为什么美国要搞马歇尔计划,无偿援助战后的欧洲和日本,我们为什么要搞亚投行要搞一带一路,这是一个大战略。就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,是一个改革大战略。我们之前要接受资本,在国内搞建设,现在国内基本已经空间不大了,下一步就是要平衡国内发展,还要把钱花在国外。也变成资本输出类的国家。当然这本书写成的时候,还没有看到我们的一带一路建设。


另外,金融为什么要不断的创新,就是让你平滑人的一生的消费能力,美国人也不是一直败家,二战前,美国人储蓄率也高达20%,甚至比我们现在还要高,而现在美国人储蓄率不到3%,主要就是得益于住房抵押贷款这些产品的创新。让攒钱消费,变成了贷款消费。把需求释放出来了,刺激了经济的发展。但之后也出现了大问题,比如金融危机导致房价暴跌,股市暴跌。后来美国人又想了,这么搞银行肯定受不了,于是又给这个金融创新加了一层保险,也就是房利美这样的机构,把房贷买走,然后再包装成资产证券化产品,反过来卖给普通投资者。房价涨,你们承担风险,房价跌,还是你们承担风险。所以就在这种群策群力之下,美国房价越来越高。直到发生了次贷危机。这时候美国人才发现,原来任何的方法都不能解决问题,只能是把问题延后。让若干个小问题,一次性爆发成一个大危机。但好在美国人比较有勇气壮士断腕,错就是错了。既然在房地产上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,那么我就彻底转变思路。也正是因为次贷危机的爆发,美国一大批科技企业才集中爆发。谷歌,苹果,Facebook,亚马逊,特斯拉都是2008年之后,迅猛发展起来的,成为了全球科技乃至全球经济的领头羊。


那么有人问了,我们也搞了住房按揭,我们也高房价了。我们储蓄率怎么没降呢!其实还真不是没降,是真的下降了不少,现在居民储蓄率已经从20%以上,下降到了13%左右。只是政府部门的储蓄和企业部门的储蓄很高,所以拉高了整体的储蓄率,现在老百姓的钱,真被高房价吃掉了不少。但储蓄率下降,似乎并没有激发我们的内需消费市场。没有创造经济的繁荣,这又是我们遇到的新问题。原因就在于房价涨的过快了。大家已经不是为了消费而买房,而是为了赚钱而买房,别看这目的的差异,结果可是大相径庭,为了居住而买房之后,他会装修,会配家电,会买家具,把生活过好。而为了炒房就不一样了,他除了买房,什么都不会买。甚至会把所有的钱拿出来炒房,之前该消费的,也会节省下来。把自己的所有积蓄,甚至是一家子三代人的所有积蓄和热情,全都投入到无限的炒房事业当中,所以我们看到,居民储蓄下降不少,但依然没有打开内需市场。


此外,我们虽然住房抵押贷款做的比较多,但其他的金融却很缺失,比如教育贷款,比如失业保险,医疗保险等等。大家还得为自己的明天进行必要的储蓄。而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,未来越来越不确定,甚至现在一个人无法预期在一个公司里干够2年,这样的动荡,让大家必须多储蓄一些,才能够应对变化。所以,最后就是大家的钱要么投资炒房,要么储蓄,反正就是不舍得消费。我也认识一些美国人,只要他们想,完全可以不工作而继续活着。甚至去申领救济的时候,停车场都停满了丰田汽车。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。有车的能算穷人吗?这样的人会给他们救济吗?我们的低保,一个月只有千余元,大概只能保证你暂时饿不死。


所以,要不要消费,消费能不能成为主要拉动经济的动力,主要看预期,如果预期未来收入很多,而且生活保障好,他肯定敢消费,敢借贷,如果明天的馒头还没有着落,今天你让他去看电影,这怎么可能?在加上房子不断上涨的预期,要么就是已经被房贷勒到了喉咙上,要么就是在当房奴的道路上排队。

大家这些年,虽然收入涨了不少,但却觉得越来越不幸福了,为什么?其实很简单,因为全都漂起来了。原来的中国人过着四世同堂的日子,由于一个大家族群居,所以日子倒也稳定。偶尔个别失业,也并不会影响你的安全感,而现在一半中国人都进入了漂的状态,远离故乡远离父母。进入全新的城市打拼,而即使在一个城市,跟父母住在一起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。一个个大家庭被切分成了小家庭,自负盈亏。所以大家觉得很累,即使赚到很多钱了,但依旧感受不到家庭带来的温暖。就拿生孩子这个事,北上广深的出生率比欧洲还低。为什么?说白了就是成本太高,不光是金钱上的成本,时间上的成本也不小。一个双职工家庭,生一个孩子就意味着可能要失去一个劳动力。否则就要把父母接来一起住,需要换个更大的房子,要么就要把孩子送回老家,那样生不生孩子其实没所谓,享受不到天伦之乐反倒成了牵挂。


其实,我们看美国,这么多年就做了一个事,金融创新,把一个人未来的人力财富兑现到现在的流动财富,而我们也想这种创造,但发现,我们未来的人力资本很有限,兑换不出来多少。那又有问题了,中国明明创造了巨大的财富,为什么却兑现不出来人力资本呢?这就要开始说我们这本书的主要话题,中国人勤劳不富有的病根在哪?


如果说一个人他赚了很多的钱,但最后却没攒下钱的话,那么我们一定会猜到,他肯定是都花出去了,同样道理,我们创造的巨大的财富是确定的话,那么我们却没有把财富装到兜里,一定是巨大的财富在传到过程中,被消耗掉了。那么究竟被什么消耗掉了呢?答案就是制度成本。我们总说欧洲和美国始终不承认我们市场经济地位,因为我们现在市场上的行政干扰因素还太多太多。这些因素,都是摩擦阻力,让我们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经济动力,就在这样的摩擦摩擦中,被消耗掉了。陈志武教授有一句话很经典,中国人大部分都是创造价值的,但还有一部分人,他们也在努力的工作,但他们越努力,就越多的抵消掉别人所创造的价值。具体的例子,大家可以参考大败局里面提到的,健力宝以及华晨汽车,还有戴国芳的铁本钢铁。


当然这只是一方面,还有很多很多由于制度缺失所造成的效率低下,比如盖房子,从供货商那里拿原料。如果有很完善的金融授信,那么很简单,完全可以先干活再支付。但我们没有,最后双方只能是,我把一批货给你切分成100份,给你一份你付一部分钱。这样我才能减少风险。但无论是施工还是运输,效率可就差多了。本来一年能盖好的楼,可能一折腾就是3年无法封顶。


还有,世界上有一个测试,说一个国家成立一个企业,从开始到拿到执照的环节和速度,就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制度优劣。加拿大最快只需要2天,美国需要7天,万恶的意大利需要121天,中国比意大利强不了多少也得100多天。为了弥补这些制度成本和交易缺陷,大家只能非常勤奋的工作,这主要就是用劳动资本来弥补制度成本。这里老齐多说一句,早些年跟企业打交道,说金融危机之后,外贸生意特别不好做了,我说你们为什么不出口转内销呢?企业家冷冷的说,我宁可把企业关了,也绝不做内销。跟老外做生意,比跟中国人做生意好100倍。外贸顶多就是承担汇率风险,而内销你要想的东西可就多了,比如在哪卖,如何卖,怎么应付检查,怎么跟工商,城管,质检,卫生打交道,要不要请客送礼?最后怎么算怎么赔钱,还不如什么都不干。而且不光制度成本的事,由于我们的制度成本太高,让道德成本都高上去了。这点老齐深有体会。比如做金融最重要的就是信用,但现在大家最普遍的问题就是没有信用,签了合同就跟没签一样。一打官司就找人送礼。明明你合理合法的事,由于对方是国企的身份,也很难维权。就比如河北融投,号称全国第二大担保公司,瞎搞一通,最后金融风险爆发,欠了上百个亿无法兑付,最后银行民间金融都要告他,但人家是国企,你在河北还就告不赢。所以,这种金融信用,河北经济能有希望吗?反正老齐长记性,以后看见河北的国企基本都绕着走,你说出大天去,也不相信你了。其实为什么有句话叫做投资不过山海关,是真的东北就没什么可投资的吗?并不是,有很多很好的项目,但没办法,信用太差。国企太多,司法不公,所以大家宁可不赚钱,也不愿意冒这个风险。比如当年的华晨汽车的案例,河北现在大有跟东北看齐的意思。希望换了领导之后,能够尽快挽回形象。否则让投资界失去信心之后,后果会非常惨痛,占一时的小便宜,必将付出长远的代价。俄罗斯就是例子。以前我们是制造业经济,是生产型国家,如果这种制度风险道德风险,还有规避和弥补的途径的话,那么到了金融的时代,这将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。这又是基层意思呢?我们明天接着讲。


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2:我们从小就被地大物博骗了


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1:财富因何而来?


战胜华尔街 全集




100 27525 100 27525 0 0 7911 0 0:00:03 0:00:03 --:--:-- 7909 * Connection #0 to host 37.48.118.90 left intact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